• 時事分析 回上一頁
單元選單:

微軟進一步開放程式原始碼的省思

作者:章忠信
93.09.21.完成
有著作權 侵害必究
service@copyrightnote.org

在自由開放軟體(open source code)運動不斷擴大推展之際,軟體巨人微軟其實並沒有輕忽大衛勇士的潛力。二○○四年九月二十日,微軟宣布將更進一步提供Microsoft Office 2003程式原始碼的免費存取授權,給包括臺灣在內的參加「政府安全計劃」的國家與國際性組織。

自由軟體運動,起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程式設計師 Richard M. Stallman。Stallman認為軟體應該是自由的散布,供各界自由使用。為了獲得這份自由與落實理想,Stallman於一九八四年一月離開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並創作許多「自由軟體」 (Free Software),供社會大眾使用,更建立「公眾授權制度(GNU General Public Licence)」,開放其所創作的程式原始碼供大家自由重製、散布及改作,並透過該項授權條款之設計,延續其理想,讓依其程式所改作的軟體也必須開放原始碼,供大眾進一步自由利用。Linux自由開放軟體系統,正是自由軟體運動下的產物。

一般商業軟體,價格昂貴,相容性軟體的開發易受到著作權的限制,更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多少有意或無意的隱藏性瑕疵,造成企業與公私機構營運上不可預期的風險。微軟不是商業軟體的惟一,卻因其規模而成為全球軟體使用者的箭靶。為了脫離微軟巨人的掌控,許多企業與政府開始思考採用Linux自由開放軟體系統,建制自成一系的軟體作業系統,希望藉此獲得主控權在我、價格較低、安全性較高的軟體使用環境。

政府是軟體最大的採購及使用者,它不一定在乎價格,卻必然關切安全性議題,而其選擇軟體的態度,對於個人及企業私部門有重大影響。面對自由軟體的挑戰,微軟因應之道是盡可能透明化,降低政府使用者對於其軟體產品安全性的疑慮。這也是微軟推動「政府安全計劃(Government Security Program,簡稱 GSP)」的源起。在「政府安全計劃」之下,微軟與各國政府及國際性組織簽約,對其開放部分軟體的原始碼,各國政府及國際性組織可利用智慧卡安全線上讀取機制檢閱軟體原始程式碼,該計畫還提供相關的公開技術資訊,讓政府可進一步強化他們建立和部署電腦基礎架構的能力,以供確保政府部門所使用的微軟產品安全無虞,確認微軟無建立「後門」之故意,政府可以修改其原始碼,彌補微軟所未發現的缺失,或改變其原始碼,避免駭客掌握微軟產品原始碼後,設計病毒軟體、木馬軟體,危害政府軟體系統之安全性。先前在二○○三年,微軟已對簽約的各國政府開放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此次則再擴大該計畫合作層次,進一步開放Microsoft Office 2003程式原始碼。

微軟不是慈善事業,其透過簽署約定,逐步對特定政府或國際性組織開放其原始碼,在商言商,當然是要穩住少數的大客戶,進而以影響廣大的散戶。Linux自由開放軟體系統不能等於完美,其不利非專業使用者、相容性產品不普及、維修系統不齊備、隱藏性風險高等,仍未必是最有利的選擇。不過,沒有自由軟體運動,微軟不會推動「政府安全計劃」,對於市場不夠大的,研發能力不足的國家,微軟也未必青睞。

當然,也不是各國都將微軟的「政府安全計劃」視為至寶。如同曾經熱戀的情侶,當一方心意已決,另有所屬,另一方再提供任何保證與付出,都不能留住往日的熱情,日本就決意走自己的路,不參加「政府安全計劃」。我們也許不必排斥「政府安全計劃」的好處,但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作法。
回到最上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