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庵隨筆 回上一頁
單元選單:

願你與神同在

作者:章忠信
92.05.25.完成 94.04.09.最後更新
有著作權 侵害必究
ch7943wa@ms12.hinet.net

對於知與不知的一切,神是惟一的依靠。智者所以不惑,源於先知早有明示;仁者能夠無敵,起於執行神旨的信念;勇者可以不懼,在於神已與我同在。神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神是所有宗教的中心,各種的經典、敬稱與儀式,都祇是人與神的互動工具,這一切則形成了宗教的整體。神是誰?也許是上帝、聖母瑪莉亞、阿拉、佛祖、天上聖母、關公、觀世音、呂洞賓…等等,人之所信者,都可以為神。相信否?如同每一個人可能身為人子、人夫、人父、人兄、人弟、人師、人友,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你有不同的稱呼與對待,神應該也是惟一的,祇是在不同的經典裡,被以不同的名稱崇敬,而在崇敬的過程中,被以不同地儀式來禮拜而已。

人為何要相信有神?起初是無知的無助,後來則是已知的信賴。「無知」與「信賴」始終是維繫宗教的兩大支柱。因為「無知」而對周遭難以掌握及規避,在災難無助之餘,祇有求助於不可知的力量。敬慎畏懼,惟恐觸怒神顏,崇拜奉獻,祇求神的歡喜庇佑,於是山神、海神、河神、火神、風神、雷神與太陽神,應念而生。至於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者流,應該是人群中的智者,經年沉浸於真理、真知的追求與發現,應知神之所由來,其會在人生的盡頭如此地虔誠奉獻於宗教,求的也祇是一份心靈與精神安寧的寄託。

神是不可懷疑的,經典裏一再揭示「不要懷疑你的主」,入廟時迎面而來的,不也是「心誠則靈」幾個橫批大字?不問是因為經不起邏輯的分析,還是不願或不必質疑,神是因為人們的深信不疑而存在的。

宗教可以有派別,信仰者可以透過不同的經典、敬稱與儀式,與神互動溝通,但宗教的本質在「勸人為善」與「安定人心」卻是惟一的,脫離了這兩大功能,神就不值得信賴,宗教也就失去了價值。

宗教要「勸人為善」,有時是透過鼓勵與獎賞,有時則採取恐嚇與威脅。人在未來的地獄與天堂之間知所取捨,不必等到審判的日子來臨,就能在當下的時空從善遠惡。另一方面,宗教要「安定人心」,就必須讓人們對於艱難困頓的現狀坦然面對,不管其基礎是原罪的救贖、前世的恩怨、來世的追求或通往永生與幸福前的苦難試煉,一切都已自動地找到合理的出口。

若要問神在何處?其答案正如同在回覆古人「道在何處」之疑問一般。神可以無所不在,也可以常在我心。對於某些人,神在何處已不重要,因為透過一定的儀式,繁忙的崇敬與奉獻活動,一切有所排遣與寄託,無心為惡與憂傷,神對於揚善止惡,解憂療傷,已幫了大忙,探究神在何處或質疑神是否存在,就顯得多餘而傷神了。

相信神的人,實在不必強迫他人與我同信,更不用堅持自己的神才是惟一的真理與道路。神若偉大,自有神跡昭示,引領眾人崇敬;崇敬之人願以不同的經典、敬稱與儀式,與神互動溝通,又何必是惟一。至於不信神的人,若能不憂、不惑、不懼,永存敬天愛人之心,與神已相接近,當能獲得神無私地眷顧。

信徒們常以「神與你同在」為人祝禱,他們堅信神能引導正確的方向,解決所有的困厄,安撫傷痛的心靈,永保一生的平安順利,但重要的是,人們必須先要願意與神同在,才能獲此特殊眷顧。別問我是不是無神論者,人若能找到自己的神,願與神同在,就必能終身為善,遠禍無憂,心定而人安了,願你與神同在!
回到最上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