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庵隨筆 回上一頁
單元選單:

「台北工專」好,還是「台北科大」好?

作者:章忠信
106.01.11.完成
有著作權 侵害必究
ch7943wa@ms12.hinet.net

「五專」沒有消失,它被隱藏在「科大」。

很多人猶記得「台北工專」,卻不一定弄得清楚「台北科大」是哪一家大學。

當年,大家都要念大學,教改就廣設大學,讓大家有大學念。於是,「五專」辦得好,就可以「升格」為「大學」。

說「升格」是錯誤的,因為,「五專」是「五專」,「大學」是「大學」,沒有優劣,只有不同。其實,「專」是相對於「普」,「大」是相對於「小」,各有所長,各取所需。「五專」變「大學」,是「改制」,不是「升格」。而「技術學院」變「科技大學」,或「學院」變「大學」,都只是「改名」,不是「改制」。

「五專」是「專科學校」,適用專科學校法;「大學」、「科技大學(科大)」及「學院」,都是「大學」,適用大學法。這些學校原本各有專長特色,卻因為社會、家長自己錯誤地去區分等級,誤認他們的優劣依序分別是「大學」、「科技大學」、「學院」及「五專」。於是,大家紛紛希望擠身「大學」之列,至少變成「科技大學」,不要只是「學院」或「五專」。有些「科技大學」校門口的招牌,故意省去或縮小「科技」兩個字,它們不曾立志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或茱麗亞音樂學院,只想冒充「大學」。

為了廣設「大學」,政府鼓勵「五專」「升格」為「大學」,於是,似乎沒有「升格」的「五專」,一定是不好的學校,「台北工專」只好變成「台北科大」。

「五專」「改制」為「科大」,現實問題是招生怎麼辦?「台北工專」「改制」的「台北科大」,雖然招生搶不過「工業技術學院」「改名」的「台灣科大」,至少還是國立「科大」,招生沒問題。至於那些私立「五專」,「改制」為「科大」後,沒了國中畢業的「五專」生源,高職畢業的生源相對少,其實是難以存活的。

於是,「五專」「改制」為「科大」後,除了招收高職生,政府一方面允許招收高中生,另方面允許繼續辦「五專」,所以,「五專」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在「科大」,而且,政府還補助「五專」前三年免學費。

如今,政府說,「科大」辦不好,要「退格」成「五專」,還要補助「五專」五年免學費。但政府另方面卻又鼓勵原本已經沒有「五專」學制的「台北科大」開辦「五專」,更加打擊其他「科大」「改制」成為「五專」的意願。

其實,「五專」與「科大」之間,沒有「升格」或「退格」問題,只有「改制」的選擇。扣上「退格」一詞的污名化,將使「科大」難以「改制」成「五專」。

如果政府真要強調「五專」的技職專業特色,就應該禁止「科大」辦「五專」,讓辦學者自己想清楚「專科」或「通才」的定位,二者只能擇一,這才是正辦。只是,這招出手,「科大」要倒一半,沒有政治人物會去捅這馬蜂窩。

「台北工專」好,還是「台北科大」好?大家想一想。
回到最上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