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庵隨筆 回上一頁
單元選單:

學生分組報告之理想設計

作者:章忠信
106.02.28.完成  114.10.14最後更昕
有著作權 侵害必究
ch7943wa@ms12.hinet.net

很多學生抱怨分組報告的種種不公不義與弊端,我的上課分組報告方式如下:

一、依選課人數分配每組固定人數(例如,5人一組)之後,同學自己選組員、議題及報告時間,
三者同時確定後,自行上網登錄,先定先贏,依序報告。

二、上台報告者一人,現場由組員派代表抽籤,事前沒人知道誰會上台報告。

三、報告成績給團隊一個總分,組員自行分配後回報,可以繳回多餘的分數。

設計理由:

一、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後,所有工作夥伴都不是自己選的,是老闆已為你決定,不管賢智愚劣,工作團隊都必須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完成任務。上課分組報告還能自選合作夥伴,真是萬幸。至於自己是團隊之助力還是累贅,會不會成為遺珠之憾或人人敬而遠之,請深自檢討、惕勵。全班人數必然不會是5人之倍數,而登記先定先贏之下,不足5人那一組,必然是最後一組,且是需要自行檢討之組員(學習心態或人際關係待加強?)。實際上,真的發生過有一位同學找不到組員,剩他一人孤零零。最後還跟我反映,可否請其家長與我聯繫。這就知道問題之所在了。最後,我將其交由其中一組,並要其自行評估,要做一個受歡迎之有用組員,抑或是被排擠之累贅。

二、沒人知道到底誰要上台報告,所以,該組組員要確保每一組員都能出席、掌握所有議題並上台報告,否則很容易玉石俱焚。絕不可心存僥倖,通常缺席或未充份準備者,最容易被抽中,屢試不爽。要求臨時抽籤由一人負責報告全部內容,不允許同一組人分不同議題各自報告,這是避免個人只關注自己要報告的那部分,不管他人報告的部分,最後變成各說各話,不必統整所有議題,無法達到團體討論,全盤掌握之功效。

三、人人抱怨社會充滿不公不義,總分由組員之間自行分配,正是展現公平正義之機會,若彼此鄉愿,不依勤奮勞逸分配成績,就怨不得他人;若為展現同學愛,照顧成績較危險之同學而分配予較高分數,亦為互助合作常態。總之,報告成績僅為學期成績之一部分(約30%),每人最高100分,亦不致過於影響最後學期成績。至於可繳回多餘分數一節,則是實務操作經驗,有組員實在太混,其他組員基於公平正義,認為給予剩餘分數仍不合理,只好同意該組繳回過多之分數。還發生過,組員提報分數分配情形時,竟有組員不知其被分配之分數,我要求提報分配分數時,必須副知全組組員,免得有人遭不平對待而不知。

最後,報告內容事前要經我看過,並給予修改建議,確保品質不至於太差。此外,同學報告期間或報告結束,要隨機請其他同學表示意見,避免變成只有該組及老師在上課,非該組同學神遊他處;最後,原定報告限制時間到,立即下台,一是同學必須掌握時間完成表達,未來的客戶或老闆沒有太多時間聽取你的冗長表達,二是老師有很多觀點要與大家分享,不是在打混。

我常跟同學提醒,搞定你的大學同學。因為,高中以下同學,歧異性高,大家往日未必會在同一領域,但大學同學因為科系相同,未來很可能在相同領域會有機會相遇。如果你的認真負責獲得肯定,未來所有同學都是你的貴人;若風評太差,未來怎麼錯失各種機會,可能你都永遠不會知道。

學期分組報告方式設計得宜,充滿很多教育意義的學問。

回到最上方
回頂端